人类知识洞见让互联网有了“魂魄”

作者:王旭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1-21 11:08:52

中国日报网11月21日电(记者 王旭泉) 从10月24日开始,互联网问答社区知乎连续邀请了十位科技互联网领域的顶尖人物,提出十个极具前瞻性的问题,激发全民思考,洞见互联网未来,并顷刻间引发强烈的关注并超高人气的回答。

在知乎官方所公布的提问嘉宾中,有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投资女王”徐新、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科幻作家刘慈欣,美国科技思想家凯文·凯利以及美国版知乎创始人亚当·安捷罗(Adam D' Angelo)等十位“大伽”纷纷亮相登台。他们在知乎上抛出了十个重磅话题,也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奇思妙想”回复。

 

人类知识洞见让互联网有了“魂魄”
10月24日,马化腾以ponyma的用户名发出了“互联网洞见”的第一问题。图片来源:知乎网站截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率先发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参与回答问题的除普通网友和专业从业者外,也不乏科研领域的大咖。

对于创新工场CEO李开复提到了有关人工智能的问题,“你理想的未来AI时代什么样?未来25年内,各行业、个人生活会有哪些变化?我们该如何准备?”仅有专业的人工智能研发的人士做出了非常专业的回复,还有不少知乎用户从心理学、失业率以及法律等角度做出思考和预测,

美国版知乎创始人亚当·安捷罗(Adam D'Angelo)有关“对于美国互联网企业来说,中国互联网企业有哪些值得学习之处?”问题,则让中国网友瞬间变成“导师”,分析中美市场和用户以及文化的差异,讲述两国互联网发展模式的区别,要相互取长补短。

在为期一个月的“互联网洞见”问答活动中,10个问题拥有了“超高”的人气。第一个提问的马化腾问题有超过10万名关注者,浏览超过1300万次,并且收到了近3000多个回答。最后一个提出问题的知乎创始人周源的问题有在6000多的关注者,浏览量也近超1000万。可见热度持续不减。

AI无法“替代”人类的知识互动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BBS到社交网络,“网络社区”一直是一个独特的现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同时也充满着“人气”。提问者与回答者之间的互动源自于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回答的二次反馈,甚至是回答者的自省过程。。这一类的问题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也不存在客观的评判标准。

问与答之间,是一种思考和反馈的过程,是创新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为了达到终极答案而持续演化的阶段,并非一时一刻的结性。回答者的思考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局限性和片面性,但每一个回答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后来者回答的“接力棒”,成为后续回答者思考的基础,或借鉴,或引伸,或升华,或反对,或颠覆。“欲辩欲明”或许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人与人之间的“知识互动”则会由于相互之间存在思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而形成某一种知识成为“星星之火”,得到迅速的扩散。 

“知乎”确实是一个很奇特的存在。这种知识问答社区似乎总是呈现出一种对知识和文字的积极的互动状态,甚至可以是人类知识生产与进化的缩影。而这正是人类思维和“人工智能”之间最大的“差距”所在。要知道,在这个极度推崇“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以及算法似乎完全超越了人脑的极限,甚至在很多领域超过了人类,能以高效的方式解决人类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才能解决的问题。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或机器人进入到与人的交流和对话当中。机器客服、智能客服,语音助手等等,它们似乎都在替代以往人与人的交流模式,渗透到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可能甚至有一天,“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交流会成为一种主要的交流方式。

人类知识洞见让互联网有了“魂魄”
知乎评出的十位“互联网洞见者”。图片来源:知乎

至少目前看来,“人工智能”只是帮助人类来解决一些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可是,它现在似乎还只是处理在“学习”阶段,还不能如人类那般思维,也不能创造新知识,创造人类需要却还没有的知识。正是如此,人类没有必要过于焦虑“人工智能”替代人类的威胁,而是让它做好人类的助手,促进人类对世界的不断认知。

知乎的这种问答社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对抗”机器“搬运知识”的模式。同时,它也让人们面对网络机器“掌控”局面,有了一种很有效的“反制”手段。也就是说,有了人类活动痕迹,在网络组成的虚拟世界“母体”(Matrix)里,就有了“魂魄”,而且是人类的魂魄,有了生机和生命力,达到了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