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一毛钱,大病得30万。”手机上打开支付宝,就会看到诱人的一款大病保险广告,这就是支付宝推出的网红级产品“相互保”。
与传统的重疾险相比较,相互保有什么不一样?相互保的横空出世,动了谁的奶酪?
“一个藤条上的兄弟”
听身边多个同事介绍后,11月13日,在汉口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的李女士也加入了相互保——手机上简单操作一下,不掏一分钱,李女士即加入了这样一个最高30万元保障的大病互助计划。据称,加入这一计划的人群中,如果有人发生大病理赔,其他人每人最多分摊1毛钱。
在这之前,李女士从未买过商业性健康保险。一直以来,商业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让她觉得复杂难懂,而且需要支付数百元、几千元。
相互保一推出,眨眼间就成了网红。10月16日支付宝平台推出相互保,仅9天时间用户数就突破1000万人。到11月13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平台显示用户数已达到1800多万人。目前,这个数字还在不停攀升之中。
相互保,何以这么火?关键是其描述的大额保障、极低费用和简易操作。
据介绍,只要芝麻分650分及以上,59周岁以下的支付宝用户都可以加入,加入时不需要付1分钱。相互保保障范围覆盖“恶性肿瘤+99种重症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器官移植、瘫痪等常见大病。确诊疾病时不满40周岁的,可领取30万元保障金;40周岁至59周岁的,可领取10万元保障金。
相互保的宣传把参加的成员形容为“一个藤条上的兄弟”,如果有人确诊重大疾病,大家再一起分摊费用。如果最终2000万人参保,发生一起30万元的理赔,大家一起分摊的金额为30万元再加上10%的管理费,每人承担0.011元。
与一般健康险类似,相互保也设置了等待期。在90天等待期内,发生非意外伤害的保险事故,用户是不能获得理赔的。将有多少人获得大病帮助,参与者每月分摊多少钱?还需等到相互保推出90天后才能真正明了。
“平时一毛钱”,只是宣传
“平时一毛钱,大病得30万”?据相互保的精算师称,经过推算,根据通常的大病发生概率,参与相互保的市民预计一年将实际花费100元至200元,这也意味着如果参与者为2000万人,每年大约有2万人获得大病救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省内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传统寿险公司的重疾险多为捆绑理财的储蓄型产品,缴费、理赔、返还计算较为复杂,投保人交的钱一般都能得到返还,保险相当于是赠送的。纯消费型重疾险市面上较少,据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人士介绍,消费型产品出单量不到10%,一般30万元保障一年的保费在300元以上。
无疑,相互保门槛更低。除此之外,与传统保险公司推出的重疾险相比,相互保条款简单,门槛极低,运作相对透明。相互保成员分摊的费用90%用来进行大病赔付,10%用作案件调查审核、日常运营维护等方面的管理费用。而传统重疾险,收了多少保费,有多少是用在赔付上面的,很多都是不太透明的。而且各大保险公司的商业保险赔付率远低于90%的水平,大量的保费花在了代理人佣金、营业网点费用等方面。
此外,相互保加入、退出都较为便捷。一般的商业保险,想要退保,往往手续较为复杂,还会扣除一定退保费用。而相互保随时可以退出,在手机应用上前一秒加入,后一秒就可以退出。
其实,这种特有的保险形式由来已久。在国际上,相互保险有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截至2017年末,全球相互保险收入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6.8%。
与传统保险相比,相互保更像是一个公益互助平台,平台并无多少利润可言。那么,支付宝何以大张旗鼓地推进这一新事物?
据了解,相互保的背后运作机构,是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这一机构是我国2017年获批的三家互助保险公司之一,由阿里集团旗下的蚂蚁金服、天弘基金等设立。
业内人士称,阿里及蚂蚁金服“醉翁之意”不在“险”。推出相互保,既是支付宝与微信争夺移动支持市场新手段,也是阿里大规模介入保险市场的入口,还能进一步扩大阿里的有效客户资源,为其未来拓展其他业务或开发大数据积累更多优势。
暂难替代传统保险
相互保能否颠覆传统的保险行业,取代市面上的重疾保险?
目前看来,各大保险公司并没有因为相互保的出现而慌张。太平人寿一位保险代理人向记者表示,相互保的局限性很大,不能取代传统重疾险,40岁以上人群10万元的保障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相互保把60岁以上的人排除在外,这个年龄段才是风险高发期。“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和低收入人群可以选择相互保,经济条件好转就应立即补充商业重疾险。”
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重疾险产品,有些可以实现终身保障,并且能够3次赔付。而相互保发生一次赔付后,就自动退出保障。
也有不少普通用户对相互保这种模式心存犹疑。武昌一家国企的刘先生对记者说,加入的人很多,也意味着生病的人会很多,将来每个用户承担的费用可能也会很高。
也有用户担心骗保问题。光谷一家网络公司的技术人员马先生表示,面对有人声称生病要提款,谁来核保呢?因为管理费不高,预计管理公司难以细致核保,而参与者又无力核保。
相互保效果如何?因为还在3个月过渡期,眼下尚未有理赔的案例。保险业内人士称,进入理赔期后,相互保的实际效果将是重要“看点”。显然,如果效果良好,将会在保险市场掀起更大的冲击波。
无论如何,相互保已产生了巨大的外部效应。统计显示,在参与调查的“相互保”用户中,有62.5%的人此前没买过商业健康保障。安信证券分析师赵湘怀表示,虽然相互保只是传统重疾险的一种补充,但它已激发人们的健康保险保障意识。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开始正视相互保,反思自身的营销、理赔模式。一家寿险公司湖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开发更多的低门槛产品、让理赔更简单更透明,将会成为保险行业变革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