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88座站房 中铁建设助力中国高铁腾飞

2018-06-29 14:47:55
分享

纵横“一带一路”,中国高铁独领风骚。

从重要城市之间的单线,到“八纵八横”蓝图徐徐展开,中国高铁作为“新四大发明”,截至2017年底,运营里程达到2.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总里程的近七成,稳居全球第一,成为国家外交的“金名片”。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高速铁路发展又迈向新的高潮。从2008年大举进入铁路市场以来,中铁建设已经走过10年的征途,为“交通强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从华北大地到西南边陲,从东北雪国到南海之滨,中铁建设集团穿过艰难的探索期和提升期,攻克了一个个世界级技术难题,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熟期,斩获了一个个国家顶尖荣誉,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在28条客运专线上,建起88座铁路站房,建筑总面积330万平方米,覆盖全国20个省,62个城市。至此,中铁建设高铁站房建设业务板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华丽转变。

特色站房如群星闪耀

2018年6月4日,中铁建设集团基础设施事业部承建的宁波站获评“詹天佑”的消息持续刷屏。这只是中铁建设集团连续五年来,每年至少捧回一座“小金人”的剪影。

十年前,2008年6月,集团公司承揽到宁德站,堪称集团进军铁路站房施工建设的“开山之作”,集团上下欣喜万分。2008年7月,厦门北站开工,作为集团公司第一座大型铁路站房,它让集团跻身高铁建设大军之列,开启了高铁建设之门。紧接着,集团高铁站房建设在全国遍地开花。

十年间,中铁建设集团承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建设里程长、投资大、标准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世界上运营试验时速最高)的12座站房,国内首条高寒高纬度地区高速铁路——哈大客专12座站房,世界首条环岛高铁——海南海岛铁路13座站房,中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铁路线路之一——甬台温铁路14座站房,获得5项鲁班奖,5项詹天佑奖,15项国优奖等荣誉,5项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17项省部级科技创新成果奖,47项科学技术奖,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华丽转变。

10年88座站房 中铁建设助力中国高铁腾飞 

“雀舞春城、美丽绽放”的昆明南站、晶莹剔透“水滴”造型的宁波站、皖南建筑“四水归堂,五岳朝天”的合肥南站……中铁建设集团建设的一个个造型新颖、灵动、极具地域特色的高铁站房镶嵌在神州大地上,已经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吸引南来北往的旅客在这里驻足。

打造“金刚钻” 揽下“瓷器活”

“昆明南站总建筑面积33.47万平方米,接近800个标准篮球场的大小。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施工现场视察的时候,站房才初具雏形。”2017年9月21日,在全国铁路客站精品工程建设现场会上,中铁建设集团的建设者向主办方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领导及各路局组成的百人观摩团介绍昆明南站建设经验,赢得了业内好评。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路走来,中铁建设在高铁站房建设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前所未有的困难,诞生了一项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科技创新成果,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站房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

——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精品。厦门北站采用“大跨度空间桁架+双向正交管桁架屋盖”,创造了“世界上已建成具有最大跨候车室的高速铁路站房、世界上首次采用双向巨型混合框架结构体系的铁路客运站房、世界上首次应用双向不等高交叉桁架组成的屋盖结构”三项世界纪录。创新采用“自下向上组拼、结构限位、先主后次和多点对称同步焊接”、“导向架辅助提升”综合施工技术,首次进行了“双向不等高桁架”和“复杂10杆端桁架节点足尺寸”试验,成功解决了超长132m跨、超薄1m厚、23.8m高桁架组拼难、平面外刚度小、稳定性差及双向不等高桁架受力复杂、节点复杂的国际难点。该综合技术保证了国内站房跨度最大单榀桁架的顺利安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0年88座站房 中铁建设助力中国高铁腾飞

——以创新精神攻克世界难题。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宁波站正立面采用超大跨度大悬挑“水滴”钢结构及幕墙体系,其曲面无固定计算方程式。施工中综合考虑了温度效应以及“风-车-梁”耦合振动对安装和卸载作业精度控制的影响,并自主研发了三维多角度“五级调节构造体系”,最终将误差严格控制在2mm以内,形成了一整套双层双曲面异形钢结构及幕墙安装的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为国内外大型公建异形钢结构及双曲面点支玻璃幕墙提供了经验借鉴,是世界铁路站房超大异形悬挑体系技术的重大创新。

10年88座站房 中铁建设助力中国高铁腾飞

——以不屈精神攻克千难万险。长春、南昌、宁波、柳州、丹阳、德州站改等工程,对铁路营业线站房改造工程施工特点及控制重点进行研究,总结出下部空间既有线架设便梁、地道施工、箱涵顶进技术;中部空间新型雨棚、站台改造施工技术;上部空间吊装跨既有线260吨重型桁架梁、天桥跨线拖拉、预推等一系列技术。从下到上全方面形成铁路站房既有线改造施工关键技术,确保铁路站房改造一体化施工安全达标,使我国既有线站房改造施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0年88座站房 中铁建设助力中国高铁腾飞

——以不畏精神直面艰难困苦。针对哈尔滨西站在严寒气候下零下35度混凝土结构施工特点,对高性能、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受冻临界强度控制、抗冻机理分析、结构实体温变及应变规律监控”等键技术研究。在国内外首次采用“综合蓄热法和暖棚法相结合施工技术”、“热点偶温度采集系统”与“光纤Bragg光栅应变采集系统”相结合的温度与应变双控技术,带动了我国严寒气候条件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填补了国内空白。

10年88座站房 中铁建设助力中国高铁腾飞

十年探索,铸就精品。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傲立于建筑行业前端,引领着铁路创新改革,不断推动着国家高铁建设的技术进步。宁波站、合肥南站、贵阳北站、黄山北站等一大批精品站房不仅变身“聚宝盆”,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捧回了鲁班奖、詹天佑奖、国优奖等级别高、分量重的国家级荣誉,哈大线客运专线入境《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

“黄埔军校” 人才辈出

27岁那年,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李宏伟怀揣着青春的梦想,义无反顾,走进了厦门北站。

从最基层的技术员干起,他没想到,十多年后他带领的团队能摘得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全国建筑企业优秀项目经理”、股份公司“劳动模范”,没想到,自己会带着中铁建设人的梦想,向着神州大地上一座座精品铁路站房进发,开启了集团铁路站房建设的“黄金时代”。

10年88座站房 中铁建设助力中国高铁腾飞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中铁建设进入高铁站房建设领域的那一刻起,集团公司就把人才强企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秉承“人格、勇气、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理念,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让一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起来。

“集团承建的哈大线11个站房1个动车存车所从沈阳至哈尔滨区间600公里,跑一圈下来是1200公里,4个月的时间里,杨再清的车足足跑了4万多公里,相当于在赤道上绕了地球一周。”提起哈大客运专线建设,这样的车程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记忆。

2010年6月22日,集团公司任命杨再清为哈大指挥部新任指挥长,在爱人身体不好,孩子刚满一岁,他毅然走马上任,奔赴东三省。为掌握当时施工生产第一手资料,他连续11天在指挥部和9个工点项目部调查了解情况,到甲方和设计院征求意见和看法,表明扭转被动局面的决心,并主动和站前单位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上任第12天,他才第一次打开自己的卧具。

10年来,一群群像李宏伟、杨再清这样的年轻人告别青涩的学生时代,先后奔赴厦门、长春、哈尔滨、三亚、宁波、合肥、贵阳、昆明、柳州……经过铁路站房建设的淬炼与磨砺,逐渐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仅厦门北站走出一大批人才,二级单位部门以上领导25人,其中包括总经理、书记4人),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11人;项目部部门以上领导46人,其中项目经理26人。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有这样一个人,他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施工生产,为一根桩、一道梁可以奔波千里、为提高成型质量可以调整几十稿设计方案,他将匠心发于心、践于行。原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这位78岁高龄精神矍铄的老人,名叫胡蔚光,现依然坚守在施工生产一线。

从厦门到合肥,他扎根僻壤,用心血描摹站房施工的蓝图,刷新一座城市的名片;从哈西到昆明,他用双脚丈量责任与维度,助力中铁建设树起行业标杆。三十年前他从三尺讲台投身施工一线,十年前做为集团公司专家顾问指导铁路站房工程建设,在站房施工领域,一次又一次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沿海地区80米深超长灌注桩的成孔难题、劲性钢骨混凝土结构和大跨度桁网组合结构施工技术、强震厚砂层桩基施工工艺、正立面“雀开屏孔”曲型钢结构吊装施工工法是他不可磨灭的勋章……

十年风云激荡,十年春华秋实。中铁建设集团从2008年挺进铁路站房领域,到2018年88座站房林立在中华大地,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为中国高铁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