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2035,生态科技肩负“美丽”期许

来源:中华工商网
2018-06-05 16:51:06
分享

定时2035,生态科技肩负“美丽”期许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绿色新政”或迎来密集出台期。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强音之后,国务院各部委及地方政府,正在纷纷召开相关会议,部署落实绿色发展的新纲领。

日前,中国证监会召开会议提出,将在IPO、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审核中,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

在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和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具备科技和实践能力的生态企业,将成为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的亮点。

2035倒计时

这不是证监会第一次发出向生态环保企业做出倾斜的信号,但无疑是迄今为止分量最重的一次。“进一步加大关注”和“积极支持绿色企业”的定调,让市场充满了想象空间。

发出这一信号的背景,是18日和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六常委同时出席,体现了前所未有的高规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被推上了历史新高度。

从名称上来看,时隔7年再次召开“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变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十九大报告中的“千年大计”上升为“根本大计”,并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而对中国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会议的整体判断是: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

“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由这个基本判断可见,中央决策层对当前的生态环境现状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实现美丽中国这一宏伟目标,除了意识的转变,还需要更为扎实的工作。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而这次生态环境大会就是明确宣告,中国要集中力量办“美丽中国”这件大事儿,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从现在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向着“美丽中国”这个目标,开启了倒计时。

生态产业 使命重大

不过,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组织的环保产业研讨会上,环保企业家在言及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时,神色总是凝重,语气总是痛切,中国环保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还非常薄弱,而且呈现碎片化状态,缺乏核心技术,缺少领军企业。

要实现美丽中国,中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环保产业,需要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需要一批有志于改变现状的产业队伍。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在两会前夕提到,中国民营环保企业融资成本高企,银行系统贷款利率高、周期短,难以满足环保行业收益低、周期长的融资需求。此外,环保企业形成资产的形态基本为划拨土地、无房产证的泵房、设备间、设备、管网资产等附着物,也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条件。

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有赖于形成共识,推动全社会形成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积极氛围。

时间倒推到一年前的2017年2月8日,证监会在答复全国人大的一份建议时曾明确表示,证监会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采取多种措施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鼓励节能环保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而此次,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落幕的第一个工作日,即5月21日上午,证监会便召开党委会议,传递会议精神。

从中可以观察到,证监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除了继续研究建立强化上市公司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义务之外,就是再一次强调,要在IPO、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审核中,进一步加大对环保问题的重点关注,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债券相关制度政策。

这一次,或许真的雨落甘霖。

产业是大势 能力是核心

过去两个年度,中国的环保督查风暴,像飓风一样横扫中国城乡,中国的地方政府,经历了一场从思想到行动的革命。而发动这场变革的根本性制度安排,就是环保督查由督企变为督政和督企同时着力,各级政府官员、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不得不痛定思痛,向污染宣战。

对于主政一方的官员来说,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这与《环境保护法》强调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属地责任一脉相承,通过法治规范和党政考核多种手段促使各级官员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而这个“土”,就是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价值总量。从此,中国的地方党政领导要戴上紧箍咒,牢记责任,守好家底。

而在此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要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

目前,重组后的生态环境部,相关职能机构已经陆续划转,所有与生态环境监管的职能正在理顺之中,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正在酝酿和形成。这对于环保产业来说,即是严格要求,也是重大机遇,日趋严厉的环保督查,刺激了环保市场的集中释放。

回顾2017年,是环保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对于众多环保上市公司而言尤其如此。

在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和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到,2015年以来,受益于PPP项目的放量以及环保督察带来的全国性需求的释放,环保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高速增长。

以环境修复板块企业为例,在2016下半年至2017上半年这个统计期内,净利润规模前三个企业分别是东方园林、蒙草生态和铁汉生态均获得了高速发展。

此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以生态环境生命体中的“草”为例,近几年,中国草科技和生态修复产业发生了长足的进步,蒙草生态作为一家以“草”为业的科技型上市公司,截止2017年底修复了总面积110万公顷的山体、草原和盐碱地,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03%,净利润同比增长148.73%,成为生态环保企业迅速壮大的一个缩影。

定时2035,生态科技肩负“美丽”期许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科技和环保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迭代。在这次大会上,同样也强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运用科技的力量来实现“美丽中国”。

在这方面,蒙草生态的发展轨迹可圈可点,它倡导大数据指导下的精准修复,将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集合成自有的“生态大数据”,已经成功应用到草原、矿山、盐碱地、荒漠化等生态修复领域,形成了应用型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标准。

另外,依托多年来种质资源的科研能力,蒙草还推出了一些市场化的生态产品,比如节水型的开放草坪绿地,添加了乡土植物草种的足球场、网球场、跑马场等专业草坪和走路草坪,改善了草坪的节水型和耐践踏性,让这类型的生态产品与大众实现深度互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产业是大势、能力是核心。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给生态环保行业企业带来了机遇,也考验着企业核心能力的经营和沉淀。期待具备科技能力的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壮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绿色支柱。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