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现代金融服务

2018-03-21 11:27:52
分享

———访理财农场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杨世华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现代金融服务

杨世华,理财农场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就职于工商银行、上海银行等,先后主管零售、集团现金管理、会计运营、信息科技和电子银行等业务,拥有17年商业银行相关营销、运营、风险及技术开发管理复合经验。

伴随着国家大力鼓励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提速,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新型生产主体已经产生,他们通过投入技术、资本支持进行农业生产模式革新,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金融缺口。“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推出多元、灵活的金融产品,满足农业产业链上各环节的资金需求,为他们在结构调整、品种优化、扩大规模等升级转型中提供资金支持。未来新金融只有通过与产业链的深度结合,与传统金融形成专业化分工与有效补充,才能在行业内立足,走得长远。”理财农场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杨世华向笔者介绍。

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金融

随着众多有技术、有眼界的“新农人”将新的技术和理念带入农村市场,中国农业正不断朝着现代化方向快速前行,新金融机构也逐渐加快了其涉农的脚步。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融资难,融资贵”成为“新农人”返乡必须面对的第一道障碍。

杨世华表示,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农业产业新业态方面,理财农场作为农业垂直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其创新模式和行业实践已然为破解农村融资难题提供范本和借鉴。

从上游的原料供应商到融资厂商,再到经销商、零售店,最后是种植户,整个农资供应链的不同场景会形成一个闭环,理财农场通过资产端的有效渗入,进而满足各个场景环节对肥料、农药资金的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农村缺失的信用评级系统,使整个信息流更加透明顺畅,理财农场可以在这个闭合的场景中判断他们的真实经营情况,以便于更好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杨世华表示,在有效解决“新农人”融资难题同时,理财农场已为社会出借人带来超过2.7亿元收益,分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红利。同时,出借人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能收获到来自全国农户的各种优质农产品,对支持“三农”实体发展所获得的收益有更为切身的体验。

据理财农场平台数据显示,其线上成交额已突破140亿元,注册用户超过100万人。

构建“三农”信用体系开发农民信用

无论工业、服务业还是现在的农业,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产业,对金融有爆发性需求之时,往往也是产业化形成之时。

“农业开始产业化,但同时也需要有配套的金融服务。这套服务不可能提前产生,只能边干边总结。因此,我们发现,农村金融服务迫切而有诸多痛点,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历史发展必然。”杨世华表示,当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一个大问题在于土地确权,这与金融服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农村,村东头的林地确权后可以用来抵押,村西头的香蕉林却没有被验明正身,无法作为抵押物。对此,土地经营权的确权需要一系列法律支撑,配套政策又难以一蹴而就,实现像发达国家那样市场化运作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对于农村金融服务者而言,这并不意味着脚步停下来等待,而恰恰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摸清农村金融的发展边界。

说起来容易,但边界的划定是件很难的事情。

两年多前,当杨世华与他的两个合伙人决定借助互联网深耕农村金融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认为这种模式走不长久。

“多少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和信用社都去不了农村的‘穷根’,一根网线能解决什么问题?”那时,甚至有人预言,理财农场在“三农”金融这条路马上就会走到头。

杨世华也看到了问题的难度。最大的难点在于农村金融没有一套完整的运作标准,没有完整的风控信用体系,这就导致前人做农村金融虽然开始时豪言壮语,但最终往往是做了“抽水机”,把农村闲置资金“抽”到城市去。要把城市里的闲置资金带入农村,让这些钱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帮助到农户,前提就是搭建模型。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杨世华拿出的第一招是深入一线,围绕农户需求大胆创新和突破。“过去两年多,我们花了很大精力用于构建产品服务体系。可以说,这些系统的建立,都是我们的团队一步一步实地走出来的,一行一行代码手写出来的,今天的一百亿元里面,体现了团队的专注。”

两年多时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走过了野蛮时代,步入监管周期。而对于专注于服务“三农”的理财农场而言,杨世华却说,他们一直在做的,是屏蔽掉一些不必要的影响,更加专注地做好一件事。

搭建好模型后,就需要建立搭建标准。传统金融机构认为农村金融很难做,原因是经营主体缺乏比较规范的财务数据,交易场景里有很多是现金往来,很难提取数据,因而很难量化。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农户生产销售缺一本财务账,他们没有资产负债表、现金流和利润表,有的可能只是出入库的单据和流水账。这些东西银行都不认。

但杨世华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带领团队根据农户实际情况,做了一套更具实操性的风控模型和标准,在这种标准之下,实现信用数据的“自生”和迭代。

“原来,一些农户找平台借钱,你查不到他的任何其他金融活动记录,因为他们都是现金交易,没有留下可追溯的痕迹。但在实际中,根据上下游反馈,你是可以查到他的信用情况的,因此我们在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建议他今后不能再用现金给你的上游农资供应商,要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在平台上还投资者的钱也不能给现金,要通过银行账户转账。通过这两项努力,很多农户由一开始的被动学习支付方式,到后来变成主动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而形成的流水,由此慢慢建立起个人征信数据。”

金融习惯的培养,对农户而言至关重要。而在农户身边放一个既懂金融又懂农业的“明白人”,随时指导农户的金融行为,对农户来说意义更是非凡。在这一点上,杨世华和他的小伙伴们做到了。

在资产开发上,理财农场目前已建立一个成熟的团队,他们深知农业生产特性,同时也了解金融逻辑。通过对农户的尽职调研,从土地确权、病虫害防治,到农户家庭成员的信用、口碑,乃至生活嗜好,工作人员都了然于心,凭借这样的调研,可以深入了解借款人基本情况和需求的真实程度,进而实现资金撮合。而在杨世华看来,这样的调研模式可以精确地获取农户的用户画像,再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的方式形成模型,一旦模型成熟,将成为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标准化的重要基础。

农村金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前不久,中央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再度引发市场的热议。在杨世华看来,这份战略明确了稳定的土地政策、扶持职业农民发展,持续激活农村的人、地资源,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成为长期方向。对此,杨世华表示,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由此提速,并将释放出巨大的金融需求。这对于农村金融是个长期利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政策要求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创新金融形式如互联网金融也是多元金融格局中的一环。”杨世华认为,互联网金融成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弥补了“三农”小额、分散的资金需求。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力“三农”领域,以技术突破空间和征信的诸多难题,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引导社会资金脱虚向实,强化了乡村振兴的投入保障。

杨世华认为,“我始终认为,判断新金融的价值,还是要看是否对实体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在金融服务中只是工具。只有充分运用好这些工具,真正服务到实体经济,才是平台的价值所在。”

他同时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是农业兴旺的重要抓手,以金融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强做大,使之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正是理财农场瞄准的方向。“以理财农场为代表的创新金融,运用互联网技术,突破空间和征信的诸多难题,依托于农业生产产业链,挖掘出农村积淀数年的数据价值,让没有享受到和没有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的群体,在需要的时候有机会以合理的成本,有尊严地获取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杨世华说。

 

 

 

分享

推荐